鐘魁:讓“仙小驛”成為戶外工作者的“家”
沙發(fā)、桌椅干凈舒適;無線網、手機充電器、飲水機、微波爐、圖書、雨具、急救箱等一應俱全……近日,市委社會工作部統(tǒng)籌市總工會、市人社局、市城管執(zhí)法局、市交通運輸局和市市場監(jiān)管局等部門,打造了一批“冷可取暖、熱可納涼、渴可喝水、累可歇腳”的“仙小驛”戶外工作者驛站。據了解,驛站按照“工作有位置、配套有硬件、運行有制度、服務有專人”建設,每個驛站占地面積10平方米以上,逐步覆蓋所有的戶外工作者。
一個個“仙小驛”戶外工作者驛站的出現(xiàn),就是一處處溫暖相伴的都市家園,以一餐熱飯、手機充電、納涼飲水、歇腳休息等基本服務,把送溫暖、送清涼等品質體驗送到戶外勞動者身邊,讓每一個親身體驗的戶外工作者在不停奔波中休憩養(yǎng)神,在托舉美好中盡享安寧,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,政有所應。
戶外工作者驛站的打造不僅是城市精細化管理的具體體現(xiàn),更是城市文明形象的展示。未來,我們要遵循“不求大而全,但為小而暖”的基本原則,建設打造更多的“仙小驛”,更好地滿足戶外工作者的需求。
統(tǒng)籌規(guī)劃,靈活選址,把驛站建起來。驛站怎么建?建在哪里比較合適?戶外工作者最有發(fā)言權。我們要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,統(tǒng)籌規(guī)劃,靈活選址,更好地滿足戶外工作者的需求。驛站建設不可貪大求洋、搞“面子工程”,避免出現(xiàn)設施華而不實讓戶外勞動者望而卻步的問題。必要時,整合社會資源,形成工會自建、部門聯(lián)建、借力共建、各方助建等多種建設模式,擴大驛站覆蓋面,讓更多戶外勞動者群體受益。
轉變理念,問計于民,讓驛站活起來?!靶◇A站”釋放“大溫暖”,“小空間”服務“大民生”。除了提供“冷可取暖、熱可納涼、渴可喝水、累可歇腳”的基本服務功能外,我們還要轉變理念,聚焦服務人群所需、所盼、所想,設置服務意見簿,問計于民,廣泛收集意見和建議,創(chuàng)新服務方式,為戶外工作者提供更多精準的服務。譬如,針對建筑業(yè)農民工的需求,打造可移動的服務驛站,打通服務戶外工作者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管用結合,提質增效,把驛站管起來。驛站應加強建管用結合,在提質增效上下功夫。我們要制定驛站管理制度、站點值班制度等日常維護制度,推行“站長”管理制,把日常管理落實到人,做到“責任無盲區(qū)、管理精細化”,防止出現(xiàn)建而不用、用而不管等情況。對規(guī)范運營的驛站,每年給予一定的經費補助,多措并舉確保驛站正常運行,實現(xiàn)24小時“全天候”服務。必要時,對驛站實行綜合考核和星級管理,確保每一個“仙小驛”既建得好、又管得好、更用得好。
關愛一群人,溫暖一座城。驛站的建設關乎民生,凝聚民心,順應民意。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,不斷完善驛站的各項服務功能,使“仙小驛”成為戶外工作者的溫馨“港灣”,更好地發(fā)揮為市民服務的功能,讓戶外工作者的生活更加美好。
(hai_xiantao)官方微信。